1. 技术参数层面:
MD5 值检测:MD5 是一种信息摘要算法,每个文件都有唯一的 MD5 值。当一个视频首次上传到平台时,系统会自动读取并记录其 MD5 值。后续如果有新上传的视频,平台会将其 MD5 值与已有的数据进行对比。如果 MD5 值一致,就可能判定为搬运视频,但这种方式并非完全可靠,因为视频经过一些编辑处理后 MD5 值可能会改变,所以平台通常还会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判断。
视频参数对比:平台会分析视频的分辨率、帧率、编码格式等参数。如果多个视频的这些参数完全一致或非常相似,就可能存在搬运的嫌疑。比如一个视频的分辨率、帧率和另一个视频完全相同,而内容也高度相似,那么平台就会进一步审查。


2. 内容层面:
关键帧抽取比对:视频是由一帧一帧的画面组成的,平台会抽取视频的关键帧(比如每隔几秒抽取一帧),然后将这些关键帧与数据库中已有的视频关键帧进行对比。如果发现大量关键帧的图像内容相似,就会判定为搬运。例如,两个视频在同一时间点的画面构图、场景、人物动作等几乎一样,即使其他部分略有不同,也可能被认定为搬运。
人工智能算法分析: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。人工智能可以识别视频中的图像、音频、文字等元素,并与已有的大量视频数据进行对比。它不仅可以判断视频的画面相似度,还能分析音频的特征(如语音、音乐等)以及文字信息(如字幕、标题等)。如果多个方面的相似度超过一定阈值,就会被判定为搬运。比如,两个视频的画面相似,并且配音的音色、节奏等也相似,或者字幕的内容和排版方式相同,就可能被认定为非原创。
3. 其他辅助判断方式:
用户举报:用户可以举报他们认为是搬运的视频。当一个视频收到一定数量的举报后,平台会将其提交到人工审核组进行进一步判定。这种方式可以作为平台审核的补充,帮助发现一些较为隐蔽的搬运行为。
上传路径和行为分析:平台会分析视频的上传路径和用户的上传行为。如果一个用户频繁从外部来源上传视频,或者上传的视频与平台上已有的视频在发布时间、来源等方面存在异常,就可能引起平台的关注。例如,某个账号经常在短时间内上传大量与其他账号发布时间相近的视频,就可能存在搬运的嫌疑。
账号历史行为和权重:如果一个账号之前有过搬运行为的记录,或者账号的权重较低、活跃度不高,那么该账号发布的视频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。相反,一些优质的、原创度高的账号,平台会给予一定的信任度,其发布的视频审核相对会宽松一些。